廖本全教授談公共政策的公理正義

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

精采絕倫的演講......

從小到大,我們被餵養著破碎、片段的資訊,以自我中心的無知態度,在這個島上生活。最好的例子,是國家元首馬英九,在去年與環保團體的餐會上的演說開頭:為什麼台灣天然資­源缺乏,天然災害頻仍,還叫做「福爾摩沙」?或是,「白海豚會轉彎」。十年前的無知,叫做無知;十年後的無知,叫做病態。
因為無知,限縮在自己的私領域,而沒有公共的概念,導致「只要是公共的地方,一定是最凌亂的地方」的現象。因為從來沒有把社會當成自己的家,於是,這個社會沒有「公民」、­只有「私民」,這個社會充滿了私領域的鬥爭。
無法從「個人中心」走入「社會中心」的思維模式,更別談跳脫「社會中心」的框線,而擴大到「生態中心」的觀點了。

Part 01

Part 02

Part 03

Part 04

Part 05

Part 06

Part 07

Part 08

Part 09

Part 10

Part 11

Part 12

Part 13

Part 14

Part 15

[+/-] 繼續閱讀...

Template designed by Nodethirtythree